理论探讨: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核心要义及实践策略

  徐其东        2023-05-09        27

来源:光明网 2023-01-11 https://m.gmw.cn/baijia/2023-01/11/36295561.html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通过课程思政的开展,从更深层次做到思政教育与高校其他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确保思政课程与其他各类课程实现同向而行,充分发挥育人机制中包含的协同效应,确保高校育人目标得以更加高质量地实现。与此同时,课程思政开展不仅包含隐性育人的作用,同时更涵盖显性育人,不仅有助于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也能使高校全面育人能力得到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应当充分理解思政工作开展的核心要义,并立足于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通过加强意识、推进课程建设、改良教学方法等等,让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核心要义

  第一,课程思政应当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从我国主流思想所体现的教育观来看,其中主要强调了教育所包括的“阶级性”,教育是一种上层建筑,对其起决定作用的是所处的经济地位。无论是学校的教育观还是教师的价值观,都应当彰显出教育所展现的阶级性。因此,高校所培养的学生,其最终还是为了社会的发展而服务的,要培养出符合国家政治要求、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帮助的人才。对此,高校对于每一门课程在价值观和情感意识上都应当有教育要求,这也是我国国家性质的所决定的。对于高校而言,在教育观上要秉持为广大劳动者谋福利的观念,向学生传达带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与色彩,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行政管理人员,都应当履行正确价值观下的教育。从课程的定位及属性来看,思政课程是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路径。因此,使课程思政与之同向而行,必然也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确保两者在政治素养培养和育人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协同配合中,充分培育出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进的新时代人才。

  第二,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基于此,对于高校而言,应当更加重视思政教育所发挥的育人作用,改变以往重知识培养而轻人文育人的问题。要确保“智育”与“德育”共同发展。但是,在我们收到工具理性的推动作用下,近代教育更加关注对于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从而漠视了价值观的指引,导致学生虽然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知识基础,但思想上仍有不足。对此,立足于新时期的发展建设,高校必须将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大力挖掘,确保教师在进行知识传递的同时,做好价值素养方面的指引。不仅要求学生“体美劳”的进步,“德智”也是更为关键的一部分。

  第三,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入我国新发展实力,为祖国建设培育什么样的人才,该以何种形式培育人才,这是需要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此,我国新颁布的《纲要》也有所指明,即加强课程思政的发展,确保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合力发挥作用不断挖掘不同课程和教学方式中所蕴藏的思政教育内涵,让学生不仅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受到思想观念上的引导,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在现如今的发展时代,要求高校教育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我国发展实际,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理想融入到推动时代进步的进程中去。与此同时,正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目标,即全面提升人才质量,在教学的全过程融入思政教育,确保学生在接受高校教育阶段不仅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同时获得品格的塑造,不断增强自身的爱国情和强国志,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历程中践行报国行,确保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实施策略

  首先,强化意识培养。从课程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来看,是要求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全员育人的理念。对于高校目前大部分专业课的教育来说,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课程思政在初期的发展并不能很好地推进,难免受到抵触心理的阻碍。由此观之,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个逐渐发展并不断接受的过程。因此,高校想要进一步落实课程思政的建设,应当从课程思政开展意识入手,加以培养。一方面,要提升行政领导人员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意识到其在培养人才中所发挥的作用,着力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并非单独进行的,而是要依托于高校各门课程教育。因此,要求各科教师都需要提升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与意识,这一点也同样十分重要。高校要采用适当方式,例如专题培训、研讨会等,对广大课程教师加以引导,做好课程思政的宣讲,确保各专业教师也能正确认识到课程思政实施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确保其从主观上更加注重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潜移默化地在专业课讲述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

  工具 其次,推进教学建设。做好教学建设,才能确保课程思政的推进有条不紊。对此,需要更加科学地加以统筹和设计,不断让教学体系获得完善。第一,完善课程思政教材的建设。教材作为教学开展的关键性工具,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无论是思政领域的专家或是学者,都必须基于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关注我国的特色发展道路,形成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元素的高水平融合,从而打造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和人才需要的教材。与此同时,各个高校教材的统一也十分关键。第二,加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都是综合性院校,即使并非综合性院校,开设专业也普遍较多,这就造成了并非所有课程都能适应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对此,课程思政建设切忌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必须做到循序兼具。根据不同专业的自身特点,先试点,后推广,灵活打造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思政教育课程。

  第三,创新教学发展。从长期的发展来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始终关注理论课堂作用的发挥。但是,教学效果未能有显著的进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枯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激发其兴趣。与此同时,也受到思政教师自身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学的开展应当极力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理论的吸收。因此,创新教育方法对于课程思政的建设至关重要,并要做到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结合的方式方法。其一是要彰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自发性,改变以往灌输式教育的方法,基于学科特点,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形式。其二是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更加贴切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确保学科德育价值的提升。其三是注重教学方法生成性,即使是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也可以融入思政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者:欧阳理教授,黄麟淇副教授,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