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徐其东        2023-07-26        33
来源:人民论坛网 2022-07-20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已经成为了亟需开展的重大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主要内容,这三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综合发挥好显性和隐性的思想政治元素,可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工作高效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是高校教育工作结合现实变化做出的决策,不仅对高校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侧重点 

  “思政课程”更多侧重的是思想政治理论层面的内容,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要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开设这些课程,来对学生们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提升政治觉悟,加深对核心价值的认同。“课程思政”主要侧重于思想价值层面的宣传引导,在思政教学中进行价值引领,维护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坚定学生们的政治立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的思政课程教学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帮助学生们掌握专业课知识,又能帮助他们在思想政治层面取得收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差异,可以结合二者的“主渠道”作用来理解,它们在“主渠道”定位方面存在差异。国家发布的许多政策文件都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问题做出指示,都曾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但二者并不矛盾,因为它们都是从各自的角度来展开的。就“思政课程”来看,它的内涵主要集中于课程这一范畴内,它强调在不同的课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发挥着主导作用。就“课程思政”而言,它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现实影响这一角度来展开的,在课程开设、科研活动、实践操作、文化宣传、心理咨询等众多育人活动中,“课程思政”发挥着主渠道作用。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优势各有不同,二者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政课程”对大学生非常重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对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们正确看待国际风云变化。“思政课程”的理论支撑是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思想政治教师们可以带领学生们更准确地分析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为学生们提供正确的价值引导。“思政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覆盖面积大,每一位学生都会在“思政课程”中受到全面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学生们接受的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既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些必修课程,也有其他专业性的选修课程。在“课程思政”范畴下,受教育对象以在校学生为主,学生们接受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思政之外的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程的理论支撑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各自专业领域的理论框架。这些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是隐性的,对学生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无形之中对学生们发挥了价值引领的作用。同时结合思想政治专业课程,对学生们进行价值引导,这些正是“课程思政”的优势所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和思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集中表现在“以人为本”“又红又专”等方面,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一致,坚持核心价值体系,让学生们接受科学、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来看,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充分展现“课程思政”的理念,让高校的思政教学发挥合力作用。在“课程思政”中,要大力传播红色文化,借助红色文化这一素材,让学生们在感受红色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做好知识讲解和价值塑造的工作,因为知识讲解和价值塑造不仅是“课程思政”的集中体现,而且也是高校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思政教师们要做好知识传授和价值传播的融合,以知识来启发学生们进行思考,用价值塑造来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显性的,而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隐性的,要综合发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作用,提升课程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要和国家的整体战略一致,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于国家发展。具体来看,就是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通过知识讲授和价值引领,让学生们形成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意识。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要发挥思想政治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又要发挥其他课程的作用,让学生们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打造出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一体系要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性的通识课程、专业性文化知识课程等。

  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决策,要制定出科学的流程,保证“课程思政”的有序开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要树立知识传播和价值塑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构建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讲授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来加深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另外,要通过思想政治隐性课程,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们根植科学的理想信念,做好主流价值引领工作。通过综合发挥显性和隐性课程,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专业教育协同推进,发挥出正确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 

  结合以上论述,构建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可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文化课来开展,做好课程设置。同时要结合国家的相关指导政策,逐步推广。

要加强教育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发挥着教育引领的作用,高校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思政课程中,让学生们浸润在核心价值体系中,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思政教师做好备课工作,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们解决遇到的困惑,让思政课堂充满乐趣。“思政课程”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政课程的建设又具有指引作用,所以高校要制定科学的课程设置策略,从教学方法革新、师资力量组建、先进技术使用等多个方面着手,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具体来看,在教学方法上,高校可以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超级大课堂”,在线收集学生们的意见,让一线教师和学生们在课堂上集中讨论相关问题,邀请专家解答与学生们相关的典型性困惑,整体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在师资力量提升方面,可以组建多元化的教师团队,形成跨专业、跨领域的教师力量体系。在先进技术使用方面,要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打造出“线上”“线下”反转课堂,让“思政课程”充满生机和活力。

要植根好理想信念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植根好理想信念,让学生们成为有远大理想的人。高校要制定出科学的课程建设价值标准,为思政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要围绕教学工作的体制机制,设置出科学的课程,选聘出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同时要革新教育教学体系,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充满趣味性。另外要打造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特色课程,借助这些课程,在学生中间植根好理想信念。这些品牌课程包含以下特征。首先,这些品牌课程引起了高校领导的充分重视。品牌课程大都获得了高校大量的资源投入,得到了高校领导的支持,因此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其次,这些品牌课程大都结合了学校的优势资源,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最后,在教学方法上,这些品牌课程大都充满了创新性,融合了线上线下的优势,学生们可以及时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教师们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合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根植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中。

要做到同频共振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汇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做到同频共振。同时要借助专业技能知识,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的讲授,让学生们接受充分的知识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属性较强,思政教师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这些课程中的指导地位,让思想政治资源得到充分挖掘。针对综合素养课程,要设置出知识和情感这两个层面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出学生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要让学生们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们实现情感和知识两个层面的价值共振。对于专业课程,要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知识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提升。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是现实的变化,也是时代的需求。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课程思政”建设要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协同推进,发挥显性和隐性思想政治元素的协同作用。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构建更需要按照特定的路径,只有方向对了,才能事半功倍,实现可观的效果。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副教授 海琛)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