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徐其东        2023-10-20        38

来源:新浪新闻  2023年10月20日 


“蒙以养正,圣功也。”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授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培养青年一代有生力量的重要一环,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遵循高校思政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特征,培养出党中央放心、全国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人才。

“立德树人”与“铸魂育人”有机结合,构建高校思政教育新理念。思政课教学要遵循“铸魂育人”的价值导向,倡导构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新格局,要求思政课教学更加富有魅力和活力。新时代落实思政教育新理念,就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思政课教学体制机制建设;推进校内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结合时代大背景,讲好新形势下的思政课。结合实践教学,让现实生活成为思政课的丰富源泉。实践教学是将思政小课堂融入到社会大课堂的重要抓手。思政课教学需要我们有组织地走进社会、走向田野开展实践教学,广开课外实践活动,拓展思政课空间,打造“行走的思政小课堂”;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生活,在亲身实地体验中近距离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厚重力量,使大学生在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遗迹旧址、文博场馆及现实生活中领悟和感触,坚定对党中央在道路、理论、制度上的认同,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思政课堂”是与“大思政课”相辅相成的,助力思政教育稳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并且强调“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上好“大思政课”提供了根本的重要遵循。“大思政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努力形成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新格局,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一方面,“大思政课”要遵循“铸魂育人”的价值导向,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时代新人提供价值引领;另一方面,“大思政课”注重“社会现实”观照,要求思政课教学打通“社会大课堂”同“思政小课堂”间的壁垒,把思政课教学延伸至社会,推动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密切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政课教师是引导、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善于把握和分析国际形势与国内发展变化的能力,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富有魅力和活力。思政课教学既不应是乏味的,也不应是死板的,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获得感和参与度,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挖掘教学资源、积极拓宽教学渠道,把价值观引导寓于案例讲解、知识讲授之中,打造更多让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有“回味”的精品课程,持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真正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思政课教学既要有温度和深度,还要“有意思”和“有意义”;既要有理论性和思想性,还要有针对性和亲和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政课教学中要有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更高站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思政课教学中做到“六个统一”,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汇聚外化于行和内化于心的育人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思政课教学不能采取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态度,要把道理讲深,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学理支撑,注重理论逻辑,把复杂纷繁现象背后的原理和本质揭示出来,让学生知之深切、行之自觉。要善于运用“社会大课堂”,突出实践导向,积极采取课堂辩论、课题研讨、情景展示、小组研学等形式拓宽课堂场域,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有效推进课外和课内同向发力。教师要紧扣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紧密围绕时代育人的目标,让实践行动和理论学习在课堂上相得益彰,引导学生将爱国情怀、道德修养、理想信念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二是遵循方法与内容的统一。实现教学方法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需要树立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融合意识,在全面把握教学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之上,采用创新性、系统化的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深刻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始终做到志不改、道不变。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辨析等方式,确保思政课教学内容易于接受、鲜活有趣,达到增强课堂吸引力的效果。一方面,教师要优化和提升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利用人工智能、多媒体信息手段等途径,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

三是坚持育才与育德的统一。凸显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同频共振。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既要保留本学科知识的专业属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传播知识与提升技能的作用,又要做到有效提炼专业知识本身蕴含着的道德情感、价值观等,彰显出思政课教学在道德发展和品格养成中的铸魂育人功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新时代大学生切实感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和真理力量,并把学习的成果有效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能力。

思政课教学是体现国家意志、民族魂和中国风的重要途径,重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在筑牢中华文化之根。因此要在融会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之上,把握思政课教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德才兼备的青年一代有生力量。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