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师范学院:赓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讲好三川大地上的“大思政课”

  徐其东        2023-10-09        29

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田新辉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章节时,把课堂搬到了吉鸿昌纪念馆。“吉鸿昌18岁追随冯玉祥开始了革命生涯,在革命过程中实现了从一个旧民主主义者向一个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最后为了抗日救国壮烈牺牲”。学生边听边看着一件件陈旧而又鲜活的陈列品,全神贯注,神情凝重……这是周口师范学院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积极探索“大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就是思维要新,创新课堂教学;情怀要深,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思政教学要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这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华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璀璨夺目,其中所蕴含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民族礼仪,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具有中华文化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作为地方性高校,长期浸润在当地的文化氛围之中,必然也会受其影响,可以说,地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肥沃土壤、思想资源、源头活水,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过程,反过来又对地域文化进行了传播、传承,并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

传承需要建立在甄别的基础上,其实质就是在扬弃中继承。我国地域文化丰富多元,长期流传难免裹挟着“枯朽”和“糟粕”,需要擦亮慧眼,有区别地对待。学校立足三川大地,组织编写了《周口地域文化十二讲》特色教材,共设置“周口文化”“易卦文化”“姓氏文化”“老子文化”等12个专题,集中阐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解读其现代价值,为推动思政课与地域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奠定了深厚基础。围绕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开设音乐表演专业(地方戏曲方向)和“越调经典剧目赏析”“周口作家群研究”等特色课程,探索形成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育人模式。

学校与吉鸿昌纪念馆、杜岗会师纪念馆、中共岗张村支部旧址、水东革命纪念馆等实践教学基地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合作计划,每年组织3000多名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师生们认真听取工作人员介绍纪念馆情况,实地参观馆内藏品,老师讲解爱国精神实质,学生分享实践收获。通过实践教学,让思政课更有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优秀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课方法路径研究”项目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王茂森告诉我们,通过将地域文化和思政课改革创新结合,学生来问问题的多了,学习更加主动了,同时思政课更加接地气了,学生爱听了,老师讲得也更精彩了。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http://www.shuren100.com/jyxc/202310/09/7478.html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